大窑汽水 “改嫁” 华尔街!32亿饮料巨头被外资拿捏,网友:不买了

发布时间:2025-07-30 19:43  浏览量:1

又一个国民品牌,要卖身给外国人了。

大窑这个在碳酸饮料赛道排名前三的中国品牌,这几年一直深陷并购风波。

前有可口可乐、维维豆奶并购大窑消息,后有大窑要上市的消息,大窑官方给出的无一例外都是否定答案。

7月16号,官方消息宣布,有一家名为远景国际的公司被华尔街资本KKR收购了。

有媒体发现被收购的这家公司的法人和大窑的创始人名字很相似,而且该公司在中国碳酸饮料的占比上也和大窑的数据很相近。

这一次大窑要被收购的消息,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八九十年代,全国最畅销的碳酸饮料便是可乐系列,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

在一些地区也有自己认可度高的本地碳酸饮料品牌,比如北京的北冰洋,西安的冰封等。

大窑在当时还算不上是一个饮料品牌,只有一个在内蒙古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在沿街叫卖,而这个人便是王庆东。

在碳酸饮料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之下,王庆东没有任何资源背景却依旧扎进这个赛道。

许多人说他太傻,不会做生意,但很快这些人就被他狠狠打脸了。

王庆东做生意是有韧劲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做下去,但他不盲目做。

在走街串巷地卖饮料过程中,他发现超市里、小卖店里顾客只认可口可乐这类大品牌的碳酸饮品,他的产品很难有竞争的机会。

王庆东发现在当地的许多餐饮店里,餐桌上和冰柜里陈列的大多都是啤酒。

于是他想着把自己的饮料也包装成啤酒的样子,通过餐饮店进行销售效果应该会不错。

王庆东开始换产品包装,然后开始把餐饮店老板当成自己的主要客户。凡是有意向合作的老板,他都是先送几箱让老板试卖,效果好的话可以找他进货。

这些老板一看,有免费饮料卖,而且后期进货成本也不高,利润还大,都在自家门店里进行推荐。

很快,大窑在当地的餐饮圈里有了一定名气,大瓶的汽水比啤酒便宜,喝着还过瘾,深受食客们欢迎。

餐饮老板们赚的差价也比啤酒多,也开始大量进货。

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大窑一直深耕在内蒙古和东北市场,在当地也有了一大批忠实客户。

从2016年开始大窑有了新的目标,要成为中国北方餐饮饮料引领品牌。

许多北方人的网友回应说:“2020年前后,去餐饮店吃饭,服务员就给推荐喝大窑,以前都没听过,不知道怎么就突然火起来了”。

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大窑在2021年还和著名的策划公司华与华合作,并将目标转变成了全国市场。

在策划公司的协助下,大窑对自己的产品定定位就是要量大、够劲,目前客户就是餐厅吃饭和聚餐的客群。

因此大窑也和经常演硬汉的演员吴京达成合作,在所有产品上都放上吴京的宣传照。

大窑从北方的烧烤餐桌上,发展成全国中小餐饮门店餐桌必点饮品。

然而,就在大窑这个品牌发展势头正迅猛时,接连不断的传来它要被收购的消息。

这几年,大窑火了以后,关于它即将要被收购的消息就没间断过。

2023年10月,有消息传出大窑将要和可口可乐合作。大窑给出的回应是没有和任何机构品牌做过并购交流。

到了2024年,有传言说维维豆奶要和大窑达成合作,依旧是以否定答案收场。

2025年1月份,网上又传出消息说大窑准备在今年实现上市,目前正在香港公开募股,大窑还是给大家回应消息不属实。

今年7月,各家官方新闻报道出大窑要被KKR收购,而这次大窑官方却没有像前几次那样发出肯定回复,极有可能这次是真的要被收购。

在大家的不断猜测中,许多人好奇KKR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为什么它会选中大窑?

KKR一家经验丰富的美国投资集团,在全球投资了许多知名品牌,比如劲霸电池、西夫纬连锁超市,在中国投资的有蒙牛乳业、雷士照明等。

它的对外投资规划是,要找业务线不是很清晰的品牌合作,然后帮助收购品牌重新做业务梳理,砍掉没必要的业务线,只留下最扛打的主营业务线,不断进行强化。

而大窑的业务线刚好符合KKR的投资要求,大窑目前在饮品的市场占有率上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但是业务线不够明确,既想在餐饮赛道上继续拿结果,又想在商超赛道占有一席之地,还想拿下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市场。

想要的多了,在业务发展上自然就会遇到许多困难。

而当下大窑选择与资本进行合作,也未必不是一条好的发展道路。

其实大窑被外资收购并非个例,我们中国有很多知名的国货品牌目前背后的最大投资者都是国外资本。

许多人在网上说,大窑要是成为外资控股的品牌去餐饮店里就不再点大窑了。

也有餐饮老板发视频说他们家冰柜里会下架所有大窑的产品,抵制大窑的外资化。

然而,如果认真地去盘点过往的国货品牌都有哪些品牌被国外资本收购的话,不难发现我们经常吃的和喝的许多国产老品牌或多或少都和外国资本有合作。

1986年创立于新疆的乌苏啤酒,在中国啤酒品牌中口碑也是非常不错的。在2005年也是和丹麦的麦嘉士签订了合资生产协议。

但到了2016年,大乌苏已经被嘉士伯全资收购。

大多数中国打工族加班必备和出差必备的康师傅方便面,现在也是和国外资本合作中。

目前康师傅的投资股东包括三洋食品和顶新集团,其中顶新是控股方。

中国最早的品酒品牌哈尔滨啤酒,目前已经有100多年酿酒历史,也在2002年被美国的百威啤酒收购,成为外资控股的中国品牌。

每到过年前超市里糖果区里都会放满徐福记的糖果,每当徐福记一出现中国人就知道要过年了。

然而在今年,徐福记已经被雀巢100%控股,成为一家全部由外资企业管控的中国食品品牌。

其实,对于中国品牌与外国资本合作这件事情我们普通人一定要理性的去看待它。

老品牌引入资本入局很有可能是发展上遇到了瓶颈所以才选择寻求突破。

像我们小时候经常见的其他老品牌,有的可能已经沦为历史,有的目前在越做越小的困境中艰难挣扎。

而敢于寻求突破的品牌,在挑战和机遇中大部分都实现了新的转型,目前依旧活跃于大家的购物备选之中。

大窑经历了商超大战,转型餐饮赛道和啤酒抢生意,完胜诸多传统汽水品牌率先抢占全国市场,这一步它是走对了的。

然后大窑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传统商超零售它卷不过,如今在餐饮赛道也是四面楚歌,这碗羹已经不是它躺平的铁饭碗。

大窑进入资本局后会不会变味,这个尚不可知。

但想要有更好地突围,有资本介入对于当下的大窑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